单结晶体管(双基极二极管)
单结晶体管的结构
单结晶体管又称为双基极二极管,它的结构如图1所示。在一片高电阻率的N型硅片一侧的两端各引出一个电极,分别称为第一基极B1和第二基极B2。而在硅片是另一侧较靠近B2处制作一个PN结,在P型硅上引出一个电极,称为发射极E。两个基极之间的电阻为RBB,一般在2~15kW之间,RBB一般可分为两段,RBB = RB1+ RB2,RB1是第一基极B1至PN结的电阻;RB2是第一基极B2至PN结的电阻。单结晶体管的符号见图1的右侧。
图1 单结晶体管的结构、符号、等效电路
单结晶体管工作原理
将单结晶体管按图2(a)接于电路之中,观察其特性。首先在两个基极之间加电压UBB,再在发射极E和第一基极B1之间加上电压UE,UE可以用电位器RP进行调节。这样该电路可以改画成图2(b)的形式,单结晶体管可以用一个PN结和二个电阻RB1、RB2组成的等效电路替代。
(a) (b)
图2 单结晶体管的特性测试电路
当基极间加电压UBB时,RB1上分得的电压为
式中称为分压比,与管子结构有关,约在0.5~0.9之间。
2.当UE=UBB+UD时,单结晶体管内在PN结导通,发射极电流IE突然增大。把这个突变点称为峰点P。对应的电压UE和电流IE分别称为峰点电压UP和峰点电流IP。显然,峰点电压
Up=UBB+UD
式中UD为单结晶体管中PN结的正向压降,一般取UD=0.7V。
在单结晶体管中PN结导通之后,从发射区(P区)向基压(N区)发射了大量的空穴型载流子,IE增长很快,E和B1之间变成低阻导通状态,RB1迅速减小,而E和B1之间的电压UE也随着下降。这一段特性曲线的动态电阻为负值,因此称为负阻区。而B2的电位高于E的电位,空穴型载流子不会向B2运动,电阻RB2基本上不变。
当发射极电流IE增大到某一数值时,电压UE下降到最低点。特性由线上的这一点称为谷点V。与此点相对应的是谷点电压UV和谷点电流IV。此后,当调节RP使发射极电流继续增大时,发射极电压略有上升,但变化不大。谷点右边的这部分特性称为饱和区。
综上所述,单结晶体管具有以下特点:
(1)当发射极电压等于峰点电压UP时,单结晶体管导通。导通之后,当发射极电压小于谷点电压UV时,单结晶体管就恢复截止。
(2)单结晶体管的峰点电压UP与外加固定电压UBB及其分压比有关。而分压比是由管子结构决定的,可以看做常数。
对于分压比不同的管子,或者外加电压UBB的数值不同时,峰值电压UP也就不同
(3)不同单结晶体管的谷点电压UV和谷点电流IV都不一样。谷点电压大约在2~5V之间。在触发电路中,常选用稍大一些、UV低一些和IV大一些的单结管,以增大输出脉冲幅度和移相范围。
图3 单结晶体管的伏安特性曲线
调节RP,使UE从零逐渐增加。当UE比较小时(UE<UBB+UD),单结晶体管内的PN结处于反向偏置,E与B1之间不能导通,呈现很大电阻。当UE很小时,有一个很小的反向漏电流。随着UE的增高,这个电流逐渐变成一个大约几微安的正向漏电流。这一段在图3所示的曲线中称为截止区,即单结晶体管尚未导通的一段。